
生活里总有人搞不清“怕风”和“怕冷”的区别,一着凉就随便喝感冒药,结果症状没缓解,反而越治越糟。其实这两种情况在中医里是完全不同的症候——怕风多是体表阳气不足,像没关好的窗户,风一吹就往里钻;怕冷则是体内阳气亏虚,好比炉子里的火快灭了,全身都暖不起来。桂枝汤和四逆汤虽都是温阳的方子,却针对不同的“寒症”,用对了能快速缓解不适,用错了反而会伤身体。不过得说明,“首先考虑”并非绝对,中医讲究辨证施治,若怕风或怕冷还伴有其他复杂症状,比如发烧、咳嗽、呕吐等,需结合整体情况调整,不能仅凭单一症状用药。先说说怕风该怎么用桂枝汤。很多人怕风不是真的怕冷,而是风一吹就觉得皮肤发凉,甚至打哆嗦,可穿件薄外套就缓解了,还可能伴有出汗、头痛、鼻塞等症状。这是“营卫不和”导致的,简单说就是体表的阳气和阴液不协调,没法抵挡风邪。桂枝汤由桂枝、芍药、生姜、大枣、甘草五味药组成,桂枝能温通经脉、发散风寒,像给体表加一层“防风罩”;芍药能敛阴和营,防止阳气发散太过;生姜、大枣能健脾益气,帮着调和营卫;甘草则能调和诸药,让方子药性更温和。小区里的张阿姨,春天总怕风,出门必须戴帽子、围围巾,一吹风就头痛、出汗,以为是感冒,吃了不少感冒药都没用。后来医生说她是营卫不和,让她按桂枝汤的方子煮水喝,喝了三天,怕风的症状就缓解了,出门也不用裹得严严实实了。不过桂枝汤适合的是“风邪袭表”的怕风,要是怕风还伴有口干、咽痛、发烧,可能是风热感冒,用了这药会加重上火,得换清热的方子。再看怕冷该如何用四逆汤。这种怕冷和怕风不一样,是全身都觉得冷,穿再多衣服、盖再厚被子也暖和不起来,甚至手脚冰凉、脸色苍白,严重的还会拉肚子、精神萎靡。这是“阳气衰微”导致的,体内的阳气快不足以温煦脏腑和四肢了,就像快熄灭的火堆,急需添柴。四逆汤由附子、干姜、甘草三味药组成,附子是“温阳第一药”,能快速补火助阳,让体内的“火堆”重新烧旺;干姜能温中散寒,帮着附子温煦脾胃;甘草能缓和附子、干姜的燥烈之性,防止伤了身体。邻居王大爷,冬天特别怕冷,手脚像冰疙瘩,晚上睡觉脚都暖不热,还总拉肚子。医生说他是阳气衰微,让他用四逆汤调理(需在医生指导下控制附子用量和煎煮方法),喝了一周,手脚慢慢能暖和起来,拉肚子也少了。但四逆汤药性峻猛,只适合“阳虚寒盛”的重症怕冷,要是只是轻微怕冷,或怕冷还伴有口干、手心发热,可能是阴虚内热的“假寒症”,用了这药会火上浇油,甚至引发危险。而且附子有毒,必须经过炮制,还要久煎,私自用药风险很大。很多人分不清怕风和怕冷,容易用错药。其实分辨起来很简单:怕风多是局部不适,风一吹就难受,避风后缓解,可能伴有出汗;怕冷是全身发冷,避寒后也难缓解,多伴有手脚冰凉、无汗。之前有个朋友,秋天总怕风,还以为是怕冷,喝了生姜红糖水,结果越喝越上火,后来才知道自己是营卫不和,该用桂枝汤,不是靠生姜红糖水驱寒。还有人觉得桂枝汤和四逆汤都是温阳的,能随便替换,这是大错特错。桂枝汤偏于“调和营卫、发散风寒”,针对的是体表的寒邪;四逆汤偏于“回阳救逆、温阳散寒”,针对的是体内的阳气衰竭,两者的药效和适用症天差地别。就像家里窗户漏风,用桂枝汤好比关好窗户、加层密封条;要是暖气坏了,就得用四逆汤好比修好暖气、添柴供暖,用修暖气的方法堵窗户,根本不管用。平时遇到怕风或怕冷的情况,也别着急用药。轻微怕风可以用桂枝、生姜煮水喝,温和又安全;轻微怕冷可以用生姜、红枣煮水喝,能温散寒邪。但要是症状严重,比如怕风到不敢出门,怕冷到手脚冰凉麻木,一定要及时找医生,在医生指导下用药,尤其是四逆汤,千万别自己抓药煮,以免发生危险。咱们别再把怕风和怕冷混为一谈了,虽然都是“寒”的表现,却是不同的症候,得用不同的方子。桂枝汤针对怕风,四逆汤针对怕冷,用对了能快速缓解不适,用错了反而会伤身体。中医调理讲究“对症”,找对病因,才能药到病除。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讨论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启泰网-a股杠杆平台-在线配资-免费配资炒股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